用質素凸顯差異引買家

已刊登於2015年7月13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

【80後推外國建材  冀擁施工團隊】

傳統智慧生意“唔熟唔做”,三位“八○後”分別熟悉建築、設計、工程專業,一拍即合。三年前正值樓市蓬勃期,睇準時機,三人合資120萬於皇朝區開設建材行。有感市面建材選擇較少,希望進口更多產品給消費者選擇,並提供由建材、設計到包工的一條龍服務,未來希望擁有自己的施工團隊。

駿鏵行(Pattern)建材有限公司由麥天俊、李君銘及馬振威三位“八○後”年輕人合資開設,他們當初認為本澳建材選擇很少,大部分是內地建材,選擇很局限。三人都由澳洲留學回來,了解到外國很多優質建材,當中以意大利建材引領世界潮流,希望可以引入澳門。

材料工資三七之比

麥天俊表示,該店最初主要進口意大利磁磚、美國油漆、環保木,後來因為不少客人欣賞該店陳列,提出可否提供室內設計及施工。一步一步走過來,業務不斷增加新元素,朝着一條龍服務方向發展。現時客戶以豪宅樓盤或商業項目用家為主,不少年輕人亦開始注重室內裝修,亦成為主要客源之一。

李君銘表示,該店三年來年平均生意額約增長30%,開業一年半已經回本,但不斷再投資。澳門建材市場仍然較落後,很多裝修師傅都不敢購買進口建材,較多消費者聽取師傅意見,間接令很多消費者誤以為進口建材很貴,令行業較難持續發展。目睹行業這種情況,他們便不斷增加新元素。

馬振威表示,現時材料和人工成本比例是“3:7”,人工佔整個工程項目的七成,外國人工一般只佔四至五成。進口磚較傳統磚約貴三至五成,至於進口油漆貼近市場價格,所以建材成本並非很高。幸而現時本澳亦有部分較注重優質生活的客人,希望尋找特別的建材,美化家居或店舖。

麥天俊稱,本澳較多建材行集中提督馬路,該店選擇皇朝區是希望改變行業給客人的印象,且同區亦有不少設計公司,希望推動行業發展,漸漸改變客戶習慣。該店裝修費略低於市場價,希望以優惠價享受一條龍服務,亦改變消費者對進口建材的感覺。

該店亦會為客人度身訂造整個項目,因應客戶的裝修預算選購材料,試過一個約六百平方呎的單位,設計連裝修約三十萬元;亦有較注重裝修的客人,一千八百呎單位設計連裝修約百多萬元。

香港租倉減輕成本

展望未來,他們睇好建材市場需求,單新城填海將提供大量土地和住宅。他們最希望擁有施工團隊,但本地裝修師傅人資很缺乏,手工好的師傅更難求,人資問題相信短期內難以解決,本澳年輕人都不願入行。資金方面,最大壓力在於舖租,為了減輕成本,該店在香港租貨倉儲貨,較澳門便宜。至於舖租尚有兩年才約滿,倘若業主大幅加租會考慮放棄地舖,不排除遷往寫字樓或工廈。

青企診斷:用質素凸顯差異引買家

     青年企業家協會認為,建材業不同於一般零售業,很多時候不會直接面對消費用家,更多是經過設計師或裝修判頭,或銷售給樓盤發展商。除了設計師,其餘兩個範疇買家對價格十分敏感,因會直接影響利潤。所以銷售策略上,應該強調質素多於價格比較,需要突顯案例公司的進口貨在質素和款式設計上,與其他來源地建材的不同,才比較容易吸引消費用家。而且現在樓價比較昂貴,發展商會比較重視裝修,對建料亦會比以往注重和有要求。

另外,如果要豐富一條龍服務,需要有自己的設計和施工團隊。設計團隊上,現在設計人員比較多,要“埋班”並不困難,不過澳門精裝修的專業人員奇缺,施工人員質素很難把握,而且工資非常高,建立施工團隊有困難。且施工團隊往往未能配合設計師的想法,導致有些一條龍裝修公司到最後只能着重設計。如果需要加強一條龍服務,要加強建材貨種,除了進口磚,其他室內裝修建材貨種樣辦也要準備。

 

最後是選址方面,倘若將來地舖加租可以搬樓上舖,因為案例公司不是做客流量大的生意,所以不一定需要旺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