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很多人都喜歡吃甜品糖水消暑解渴,令甜品店生意大旺。但面對同行激烈競爭,要經營得順利也非易事。甜不甩甜品外賣專門店負責人余金夤首次創業就選擇了甜品店,抱着傳承品牌的心態完成創業夢。他表示,該店甜品偏西式新穎做法,部分食材更從外國購入,成本較貴。雖然面對各種競爭,但客源不同,店舖優勢在於用心製作,希望讓客人品嘗到不一樣的味道。
負責人余金夤由小到大都喜好甜品,開店早已是夢想。外國讀書回流後曾從事文職,儲下了一筆資金。一六年三月機緣巧合下,承接了朋友“甜不甩”品牌,選址祐漢區重新開始。該區接近民生區,相信較易做生意。首次創業總投資額為五十萬至六十萬元,主要用作裝修、器材購置及頂手費。該店主打各款西式甜品,例如椰皇布甸、水果撈、千層蛋糕等,也有傳統的中式湯水,部分傳承自“甜不甩”,部分則是自己研發。
請人難配送增成本
店舖開業兩年,主要光顧的客人偏向年輕化,下午茶時段多接到來自商廈、娛樂場的外賣訂單,晚上則是家庭客為主。開業至今經營情況理想,每月均有薄利。每月營業額約十五萬元,暑假生意更可高達十八萬至二十萬元,估計今年已經回本。一路走來,遇到最大的經營困難是無經驗、請人難、人工貴等,坦言走了不少彎路。例如外賣店最重要是車手問題,起初都由自己親自上陣逐單配送,隨着訂單生意增多,自己配送實在難以應付,最後仍然需要外賣平台幫忙,但成本亦隨之增大。為了保持新鮮感吸客,仍然會不時推出新品,以滿足客戶需求。
現時巿面上各式各樣甜品店應有盡有,競爭也不小,需要保持自身優勢。他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出品質量好,全部均用心思和人手製作。食材方面亦相當講究,選用了泰國椰皇、菲律賓呂宋杧。雖然較一般食材高出兩至三倍,但希望做好品牌口碑,願意創新的心態令客人更易接受。
將加榴槤配合市場
談及該店未來的發展方向,他坦言,以往顧慮榴槤味道大,怕會影響其他出品,因此一直沒有推出。留意到近年榴槤甜品受歡迎程度不斷增強,未來計劃推出迎客。此外,也希望今年底在氹仔再開分店,正物色店舖選址,並有意攻入內地巿場。坦言已觀察了內地巿場一段日子,認為潛力大,對自家產品有信心。日後可能以合作模式進駐,只要吸引到內地一群肯消費的客人,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成績。
塑造招牌甜品打造品牌
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表示,要在眾多西式和中式甜品店中突圍,味道好、選擇多、食材優質等已不算是甚麼競爭優勢,加上店主有計劃開分店和進攻內地市場,應加快建立起“招牌甜品”及定立自己的特色。事實上,不同甜品店的出品種類有很大重疊程度,若能讓顧客在選擇某種類甜品時,腦海中浮現今期個案的名字,便不再只是一家普通的社區外賣店,而是一個有共同認知的品牌。
至於主打甚麼種類甜品,最重要是配合甜品店的定位和目標顧客。若以年輕人(尤其是年輕女性)為目標顧客,甜品便要走精緻路線,以更好配合“人未食、相機先食”的世代。如能在網上傳開去,足可令小店瞬間爆紅;此外,亦要不時推出新產品或口味,以吸引舊顧客和新顧客來嘗鮮。 若以上班一族或家庭客為目標顧客,可考慮以健康、均衡營養作定位,並按季節變化推出新品。
優化定位和所提供的甜品種類離不開利潤考慮,故建議店主進行銷售和成本分析。銷售方面,要掌握的數據包括甜品銷售的品種、銷售量、顧客在一天當中不同時間的平均消費額,以及顧客的類型和人數等;成本方面,則包括全部甜品成本、每份甜品成本,以及每一銷售所得的邊際利潤等。
以上分析將有助店主在“招牌甜品”、“人氣甜品”和“利潤甜品”作一個平衡的搭配,在有形象之餘,亦不會忽略人氣和利潤。如需要加強財務和產品策略的知識,生產力中心設有相關課程供業界參與。
多管齊下留舊客增新客
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與市場學副教授劉丁己表示,一般企業希望留住老顧客,開發新顧客,但開發新顧客的同時,不免會有調整(產品調整、價格調整,促銷調整,等等)。根據今期個案情況:
(1)繼續適度推出新產品:經營者之前推出千層系列,頗受好評;打算繼續推出榴槤系列產品,方向也算合理。產品多元化可以,不過是“適度”多元化。
(2)拓展新渠道:氹仔是很好的選擇,如果以外賣為主,氹仔大概二點五平方公里左右,地點選擇不少。另外,到會服務在澳門也是一大市場。目前澳門有幾家做的很成熟,業績喜人,也可以考慮。不過店內人手是否足夠,需要事先規劃應變措施。同時,如經營到會服務,糖水和其他附屬小食產品又可能不夠多樣,經營路線如何發展,端賴經營者思考。
(3)拓展全新市場:拓展到內地市場,是另一個重要關鍵。拓展前先了解消費者需求,舉例來說,粵港澳大灣區裡九市二區有不少共同點,但口味偏好、價格接受區間等有細微不同。以進入障礙來說,大灣區城市較低,起步較為容易,但是競爭也已經很激烈,如果能夠克服,可能會有意外驚喜。
(4)針對新品新客推適度優惠:目前不常使用優惠,就有此良好業績,暫時還不需要使用這一招,除非新產品推廣期,或吸引特定新顧客群消費。畢竟價格區間已經穩定,性價比率穩定,貿然推出太多優惠,只怕打亂原本節奏。
鼓勵消費者社交平台集讚推廣
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,個案企業已透過社交媒體、外賣平台等宣傳。筆者認為,可以借助免費甜點小食送贈,鼓勵消費者將商店及產品分享到微信或臉書等社交媒體集讚,亦可考慮通過傳統的資訊平台如雜誌、報章等推廣品牌。另外店舖主要客源之一來自下午茶時段,現時經營點附近有不少零售商店、電訊公司、銀行開設地舖,鄰近工廈有辦公室,建議可向附近商舖及工廈派傳單,相信可達宣傳成效。
另外可從產品開發吸引新客源,一般製作甜品需要用上含大量糖和高卡路里食材,可考慮從健康角度出發打造“健康甜品”系列,選用更多天然食材作主導,調控糖份比例,以低脂、低糖作招徠,開拓新客源。
分店選址方面,建議民生區着手,定位甜品外賣店,雖說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客流量的依賴,但客戶密集度仍然是越高越好,足夠人流量才會有足夠的外賣用戶,二來是距離較近亦便於配送,對客戶體驗尤關重要。
業務擴展過程或會有較大的資金需求,目前政府及銀行均有不少扶持中小企政策,如中小企信用保證計劃及青年創業貸款,可考慮向政府或銀行申請融資以減輕資金壓力,建議及早與銀行建立往來關係,將日常營運資金集中公司帳戶內,豐富銀行流水帳,有助政府及銀行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,為將來的融資需求作準備。
推優惠增貨量助降成本
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,選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開設甜品店,可以說是比較穩妥,只要出品能夠保持良好,要生存沒有太大問題。今期個案開業大概兩年,生意額和人流基本已經穩定,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加強品牌化、持續發展和增大盈利。
營運上,現在已經摸清每天運作,但產品則要選好重點,就是招牌產品加以推介,讓客人一想起甜品或某種類型的食物就會想起該店。開發重點產品就是要配合店舖品牌化,把店舖和其他同類型店舖區分出來,為品牌製造價值和差異化。當品牌製造出來之後,往往可以在租金和其他成本上爭取更大的優惠。
另外,提到以往較少做優惠,其實應該定期推出不同甜品優惠,來吸引客人或加大某種食材的去貨量,這樣除可吸引客人,由於某種產品需求增加,可以爭取批發商更優惠價格,降低成本。
未來開分店時,選址十分重要,建議可以再選擇居民密集的地區,例如氹仔市區,因為租金和客源會比旅遊區穩定,最後才考慮租金比較貴但產品可以賣得更貴的旅遊區域。
經營三問:
1.該店以社交平台宣傳多,但客源始終單一,未來怎樣開拓?
2.該店較少推優惠,未來是否應針對優惠有創新突破?
3.開分店應如何選址?注意甚麼?
完善土地供應時間表建信心
南灣湖多幅土地被特區政府收回,但土地承批人將循法律行動跟進。即使政府能夠順利收回土地,行政部門也要把握時間完善制度,回應社會上長期以來的土地不足、欠缺透明度的指責。
博彩業開放吸引大量旅客訪澳,各行各業先後受惠。伴隨大量資金湧入澳門,樓市率先炒起,高樓價成為本澳社會矛盾、爭拗的重大癥結,甚至可以說是民怨累積的源頭。十多年過去,問題依然未能妥善處理,僅靠新城填海的公屋“期貨”回應社會不滿,沒有在源頭尋找解決方案。
政府先後為樓市加辣,但祇起着短期調控效果,短則三個月、長則一年就被市場消化。除了一五、一六年經濟深度調整樓價下跌外,其餘時間均處於升勢。居民存款太多,資金總要尋出路,澳門資金出路少,投資樓市幾成指定動作。然而能夠參與樓市買賣遊戲的祇屬少數,長此下去,貧富懸殊必定加劇。
除了住屋、投資需求龐大,土地欠缺規劃、供應不足也是樓市炒作、價格飆升的主因。過去五年住宅新增時多時少,官方公屋需求報告也顯示二一年以前新增供應不多,要到二六年公屋落成新增供應才會大增。意味著在此之前,樓市依然未能擺脫供應忽多忽少的格局,也將是樓市大起大落的主因,對經濟、民生及金融系統均不利。構建穩定的住宅供應途徑,才是樓市健康發展的目標,並非一時“斷糧”,一時又突然推出大量公屋單位。即使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住屋問題,但供求難平衡始終是治標不治本。
政府近年持續收回逾期未發展的臨時批給土地,這祇是第一步,司法訴訟仍需三至五年,及後才能規劃利用。政府一方面應對司法訴訟,同一時間需要利用三至五年完善土地供應制度,重建社會信心。包括建立土地公開拍賣制度及土地供應時間表,令社會能夠充分預期樓宇供應,避免恐慌性入市,加快樓價升勢。
(來源 澳門日報http://macaodaily.com/html/2018-05/21/content_1267210.ht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