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刊登於2014年4月28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
【韓風男裝店 先觸網再入商場】
近年韓風席捲亞洲,韓星衣着打扮成為潮流指標。澳門銷售韓國服飾及化妝品店舖越開越多,似乎只要有“韓風”元素生意就特別吃香。八○後袁小姐擁有創業夢,一年前獨力開設“Puzzle”韓國男裝店,認為女裝店越開越多分薄巿場,相反男裝仍有需求。從選貨、入貨及開店,自己一手包辦。
袁小姐的夢想是開設一間屬於自己的店舖,一年前遭遇交通意外被迫休養半年,反倒促使她下定決心放膽嘗試。有感男裝店較少,有潛在巿場,最終朝着該目標進發。首次創業的她缺乏經驗,為免冒險決定先從網店着手,至少可節省舖租及日常開支。網店營運期間也不忘瀏覽其他網店店主分享經營心得,從中吸取經驗。
定期飛韓入貨
為減低營運風險,最初透過內地韓貨經銷商入貨,但袁小姐亦親自到內地挑選適合年輕人的衣款,堅持售賣優質貨。新手上路,網店開業初期貨品款式有限,生意未如理想,其後嘗試利用社交網站宣傳,逐漸吸引年輕人關注。經營網店的同時,她亦留意巿面上平租舖位,最後選址某商場二樓開業,雖然平日人流疏落,但可借助網店增加知名度引客。更邀請男性朋友充當模特兒試穿衣服,將照片上載到店舖專頁,效果不俗。
對於首次創業的青年人,資本必不可缺,故生意穩定並累積資本後,袁小姐開始物色商場底層店舖拓展事業,更親身前往韓國尋找貨源,每隔兩至三個月飛韓國一次,每次約花二萬至三萬港元入貨。由於商場舖租較便宜,加上用批發價入貨,該店男裝價格相比其他店舖稍低,坦言每件衣服只賺數十元,利潤不多。現時總投資額約二十萬元,對首次創業的年輕人而言不是小數目。袁小姐希望不久將來能搬出商場轉到地舖開業,但租金昂貴,坦言與目標仍有一段距離,估計要賺取十萬至三十萬元利潤才可實現願望。
冀獲青創援助
為鼓勵年輕人創業,政府去年推出“青年創業援助計劃”。袁小姐數月前已遞交申請,正等候審批。她認為援助對首次創業青年能起幫助,以該店為例,現時仍沿用人手處理帳目和日常開支,欠缺系統化。坦言一直希望轉用電子化系統管理日常出、入單,並透過電腦核算每日營業額,令理財及管理更方便及清晰。
據其了解,目前單買一套零售系統軟件要二千五百元,再購買其他系統配件,包括打印機、條碼掃描器等,估計全套花費六千多元。店舖可動用資金主要用在入貨,暫時難抽出額外資金購買管理系統。倘“青年創業援助計劃”獲批,打算將資金先用在網上宣傳及購買零售系統,亦會增加入貨量,逐步邁向搬出商場進駐地舖的目標。
青企診斷:援助融資均視乎盈利能力
青年企業家協會認為,做任何生意,創業者首要考慮的應該是能賺錢。根據個案,如果每隔兩至三個月飛韓國一次,成本過高,因每件利潤只有數十元。倘向銀行融資,必會評估經營風險,即使申請政府的中小企創業援助,也會審視營利情況作為放貸基準,所以最重要的是創業者目前創造的經營條件是否有可為。
首先,理財是重要的心臟地帶,不一定要走網絡化系統化。根據個案,可以做好營銷,開源節流,量力而為。可以先賺取第一桶金,積累資金後再搵位置好的店舖,持續擴大生意網絡,增加營業額至一定規模,第二階段再引入財務系統。
從商場走向地舖是出路,但亦可以雙管齊下,網絡宣傳、人脈關係都可以運用。零售業店舖位置非常重要,但要按部就班,營業額擴大後就有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