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刊登於2015年5月25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
【三人合資廣東種有機菜供澳】
近年黑心食品越來越多,假雞蛋、地溝油等事件令人聞之色變。隨着人們收入增加,對食物要求除了味美,也非常重視食得健康,故巿面上的有機產品逐漸成為搶手貨。萬方食品(澳門)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瞿偉剛、容東威、潘學恩三人投資三百萬元,嘗試利用有機種植的技術率先變成一門生意,他們在內地養田耕種,將種植出的有機蔬菜輸往珠海及澳門銷售,讓更多人食到有機種植的健康食品。
三地年產二十噸菜
澳門及周邊地區居民的收入正在提升,對生活素質及食物要求漸高,三位喜歡“食”且志同道合的朋友選擇將種植有機菜的夢想實現,先後在廣東省河源、珠海平沙及附近設示範農場,利用內地土地資源優勢開設有機蔬菜種植基地。現時河源約有二百畝土地,其次是平沙,粗略估計每畝地約產出一千二百斤蔬菜,包括番茄、茄子等各類瓜果,種類達三十多款,每月出貨量可達一至兩噸。
瞿偉剛表示,觀察到外國、香港在種植有機蔬菜上成效不錯,內地、澳門人民生活水平雖有提升,但在種植有機菜的概念仍然缺乏,故希望將有機菜打入澳門巿場,讓本地人吃得健康又安心。面積較小的示範農場則用作租地體驗,出租給親朋好友種植蔬果尋找田園樂趣。三個種植地點年產約廿噸蔬菜,主要供應給本澳餐廳、超巿及個別客戶,未來會推出蔬菜外賣建立自身品牌,只要客戶參與訂購配送服務,新鮮的有機蔬菜就能送到府上。
經包裝配送保質量
由於有機蔬菜是由內地直接運往本澳,難保運送期間會有蔬菜被壓爛,所以該公司有提供全面服務,收成蔬菜會先作篩選後,經包裝後才作運送,無需擔心品質,即使在運送途中受損,亦會有退貨服務,確保產品質量。考慮到有機菜種植的人手數量較多,成本亦較普通蔬菜貴,目前主要針對中高消費人士推出服務。
他坦言,該門生意的前期投資較大,皆因種植的土地首年需先養地,令土壤達到可種植標準才能正式生產,不過,日後的回報相當具潛力。現階段仍處於推廣期,雖暫未回本,但每月已做到收支平衡。因有機蔬菜將會是個飲食指標趨勢,目前希望先提升品牌的知名度,填補澳門早前缺乏有機蔬菜的空白位。未來若然真正做到住宅配送服務,即使再有其他的競爭者加入有機種植行列,相信亦難再競爭。要令有機蔬菜普及化必須做好推廣,打算建立手機應用程式,並學習內地流行的O to O營銷模式作推廣。至於未來會否推有機水果?皆因水果投資期比蔬菜更長,暫未有打算,但即將會在中秋節設計出有機蔬菜果籃作為新品,藉此宣傳。
青企診斷: 學校供應商合作有機午餐
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,近年流行有機種植,香港的鄉郊地區越來越多有機農場,但很多是由環保人士租用農地營運,有收成就賣到附近地方或每周擺攤賣貨,但收入有限,不能算是企業;在國外一些比較有規模的有機蔬菜產品,就會賣到外地超市,但價格比較貴。
今期個案選址在廣東省,產品賣到內地和澳門。先說澳門市場,現在澳門人越來越要求優質的產品,健康的有機蔬菜正是很多負擔得起的消費者選擇,但必須在宣傳上配合才能開發更多本地市場,畢竟來自非有機的蔬菜產品的價錢競爭很大,建議個案公司為產品爭取更多健康和有機的認證,鞏固自身品牌,與其他產品區分,畢竟消費者信任十分重要。另外,可以嘗試供貨給學校的午餐外判商,因學校較考慮學生的健康,含有有機蔬菜的午餐可以是一個賣點。
總括來說,澳門可以是一個建立品牌的地方,但銷售應側重內地,畢竟市場規模大,物流應該比較簡單。在建立O to O(Online to Offline)銷售模式可能需要守一段時期,因為消費者在選購蔬菜還是比較傳統,希望現場挑選,除非個案公司能夠長期保持產品的品質穩定,建議在建立應用程式銷售初期應該多給優惠,例如下次再買時或定期購買有折扣優惠等,以在初期建立客戶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