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質東隅本地設計銷往國際

原質東隅本地設計銷往國際

       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,其實本澳不少原創品牌甚具潛力,並已成功“走出去”,打入歐美市場。原質東隅負責人兼設計師蕭啟東兩年多前開始創立自己品牌,主要產品包括木製文具及飾品,以及最近備受注目的木質相機,雖然通過網絡平台,產品早已銷往國際市場,但最希望未來可以擁有一家品牌實體店。

在台灣主修產品設計的蕭啟東,學成歸來後已很想從事產品設計,奈何澳門欠缺產品設計發展空間,從事平面設計工作一段時間後,仍心繫夢想的產品設計,故兩年多前決定辭職創業。由於產品全部都是他自己設計,再在內地透過廠家生產,所以起步時成本毋需太多,約9萬元,最初並以約1萬元,與友人分租一個舖位做設計。

小本創業網站銷售

由於產品生產需要前期投入資金,他早年亦申請了青創援助計劃,希望有資金周轉。為了節省更多開支,早年他進駐政府支持的澳門設計中心,租金相對較優惠,四百呎的空間,租金約四千元,對他幫助很大。

製造產品的同時,他會堅持環保營商理念。他的產品主要源自工廠廢棄木材,為這些木材注入新生命,製作成直尺、飾物等木製生活用品,減少了木材的浪費,品牌口號更是“天生我柴必有用”。品牌設立初期,主要透過台灣、香港及澳門店舖寄賣,通過分成方式合作,亦有將產品經過台灣設計網站銷售,增加收入。畢竟生產每一款產品,動輒上千件,所以必須尋找更多貨源。

去年底他的設計出現新方案,台灣一家相機生產商提出與他合作,由他設計出木製相機,售價約千多元,市場反應良好。他將首批產品上載至美國的集資網站,28日集資24萬港元。並將產品上載至美國網站,銷售了200部,港澳亦銷售了300部,目前投入資金已回本。

人力資金壓力較大

不過,每當要生產新方案,就要再投入資金,下一批設計的相機將會加入新元素,客戶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顏色、自己砌,所以要準備的貨量更多,今次選擇的廠家產量要求較高,需要模具亦較多,起碼要生產六千部以上,預算資金要達50萬元,並非小數目,所以計劃申請文創基金,希望得到支持。

現時他的設計已經在內地、香港、台灣、歐洲部分國家及美國等地申請專利,希望未來將產品推往更多不同地方,由於歐美制度較完善,往往通過網絡已經可完成。反而內地市場很龐大,他直言現時實力尚未足夠進入內地,所以計劃先銷往歐、美等地,下一步才考慮進軍內地市場。

不過,品牌要發展成熟,現時仍有不少困難,其中人力資源及資金不足都是很大的制約。本地較少產品設計人才,要壯大發展祇可向外求,資金亦是要考慮的元素,畢竟每次有新設計方案,都需要較多的前期投入。長遠而言,他最希望擁有自己品牌實體店,全部銷售自己品牌的產品。

經營三問:

(一)品牌該如何增加銷售渠道?

(二)負責人往往要準備較多前期生產資金,財務上有哪些建議?

(三)品牌計劃先往國際發展,方向是否適合?有哪些地方需注意?

獨立方案尋投資方

近年政府推動下,以文創作為主打的創業個案越來越多,今期的原質東隅以廢棄的木為題材,這個可以為品牌注入故事和話題,但長遠而言,原材料的供應是否只用廢棄木材,在未來把產品多樣化和量產化時則需要考慮。

提到店主未來希望有實體店的問題,在計劃前應該先把實體店的定位敲定,未來的實體店究竟是繼續以網上銷售並以展示產品為主,還是店舖會以產品的銷售量為主?這個考慮對於選擇店舖位置會有差別:如果是以展示產品為主的話,可以選擇租金比較便宜但可以同時作為設計工作室和銷售展示;但如果以銷售為主,則需要人流比較多並且需要盡量利用店舖空間來作銷售的位置,但未來無論以實體店或網絡銷售或雙軌的模式進行,也建議要先把產品多樣化,例如多設計些家品等。

另外,提到資金方面,每當有新產品計劃方案則需要投入比較多資金的問題,眾籌是現在一個比較流行的方法,但需要時間,且一旦眾籌不成功,也難再尋找其他投資者。建議除了眾籌以外,也可以按每個獨立設計方案來尋找投資者,再以該產品的利潤分成的模式來操作,原質東隅還擁有版權和品牌,或可減輕每次有新方案投入的資金壓力。

開戶助申銀行貸款

文化創意產業,簡單理解,為以人文創意製造產品銷售,於近十年流行起來,“文青”等字眼亦隨之產生。

個案中的品牌已一早將產品通過網絡平台推銷至國外,其工作室亦已進駐澳門政府支持的設計中心。將文創產品銷售為較普及的方式,但如希望產品在本地普及,除網上平台,較多人會選擇文創市集等方式。雖然市集未必會密集舉行,但可透過此方法將產品推廣給更多本地人及廠商,增加銷售額及合作機會。於鄰近的香港,已有不少商場及連鎖品牌與文創品牌合作,用於商場裝飾及產品推廣,成效亦不錯,建議個案品牌可以增加知名度為首,相信從而會帶來銷售。

資金方面,品牌已有申請政府補助及網上集資的經驗。然而,不少本地銀行亦提供中小企業貸款,貸款主要分為抵押及信用形式。建議個案品牌可先在銀行開立帳戶,並建立往來紀錄,以備日後有需要時,可到銀行申請相關貸款。

按品牌現時的發展,國際性方向發展可能會比較適合。畢竟文中提及,品牌產品在港、台、歐美地區已取得專利,制度亦較完善,建議品牌主攻銷售一至兩種產品打響名氣。文創產業在國內仍未普及,主要原因可能每逢有新的、受歡迎的產品,往往很快就有大量相似產品湧現,而且價格低廉。按過往經驗,國際知名品牌也曾於此類型的官司敗訴,故國內文創市場仍未成熟,建議可先往國外發展。

覓海外具實力銷售渠道

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系副教授劉丁己表示,原質東隅目前仍處於創業發展初期,走的是比較特殊的銷售市場,主要通過網絡平台,面向歐美市場銷售木製文具及飾品。對於未來發展,有幾項建議,例如:

第一,除了討論品牌該如何增加銷售渠道,也可以討論如何在限定渠道內增加銷售。如果銷售渠道具有威力,那麼有限渠道也有可能創造很高銷售;要是產品在過多渠道出現,反而可能失去其獨特性和神秘感。

第二,如果希望增加銷售量,比較合適的傳統辦法,還是通過商業市場銷售。例如和大型企業或商業機構推出訂製化紀念品,或是與觀光客或遊客量較大的博物館或是美術館合作(例如大英博物館、故宮博物院等等),這樣不只可以衝高銷售量,還能提高品牌價值,且不會讓人感覺到品牌產品是屬於大批發的平常貨物,一舉多得,值得考慮。

第三,至於希望未來可以擁有一家品牌實體店這件事情,現在不用考慮,經營實體店舖固定成本高,店舖租金和現場銷售人員都是成本,消費者專門會到文創店大量購買的消費模式也沒有成型。只要未來銷售成績良好,營收增加,一旦成功之後,設計跟品牌獲得認同,自然會有投資者捧着銀子過來談合作,再和企業合作,經營品牌實體店自是水到渠成。

增市場營銷拓業務

作為一家民創企業,原質東隅創立兩年多能有這樣的成績,已屬不錯。然而,企業要生存和發展,要靠資本積累。從目前的情況看,該企業每次推出的產品屬小批量生產,盈利有限,也難以達到資本累積的目的。故此,每次有新的生產方案,就要再集資。建議多從規模經濟的角度去考慮,也就是說,要通過擴大生產和銷售來降低成本,增加盈利。然而,知易行難。能否擴大生產取決於產品和市場營銷。

文創產品雖然包含文化、創意、藝術等元素,但畢竟也是商品。因此,宜多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去考慮(而不是從設計者的個人喜好去考慮),設計出在價格、功能、外觀等方面均能滿足特定客群的心理和美學要求。另外,由於文創產品一般生命周期很短,可找一些價值較高的作長期投資。例如,木製相機的價值較高且有一定的捧場客及收藏者,可作為長期投資的項目,繼而發展其他周邊產品,如鏡頭、相架、帶相鎖匙扣等。

很多文創企業的創業者都是設計師、藝術家等,他們往往受專業特性的影響,對市場營銷不太重視。因此,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應該有專職的市場營銷人員,以增強企業的營銷能力。作為設計師或藝術家的企業主本身,也應該具備市場營銷的知識,以便更好地把產品開發和市場銜接。生產力中心開辦不同的市場營銷課程,企業主若有需要可考慮參加。

資金籌集方面,業主除了考慮申請文創基金外,還可以考慮申請經濟局的中小企業援助計劃,如獲批准,最高可取得六十萬的免息貸款(但需扣除青年創業計劃的未償還部分)。

(來源 澳門日報 http://www.macaodaily.com/html/2017-04/17/content_1172140.ht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