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青年辭工開音樂室 自編教材

兩青年辭工開音樂室  自編教材

音樂可以陶冶性情,令心情放鬆,懂得彈奏一曲更能增添優越感。但不少人仍存在錯覺,認為學習樂器應該從小培養,成年人想學甚難。去年底開業的夾子音樂中心則以自編教材作賣點,配合不同年齡層的學生施教,即使零基礎學生同樣無難度,並想借音樂支持本地業界更好發展。

夾子音樂中心去年底正式開業,兩名創辦人黎翰澄、林銘森投資約八十萬元,中心課程包括鋼琴、古箏、結他、烏克麗麗、唱歌等,現有學生五百人。他們表示,兩人因工作而認識,大家都有玩音樂,留意到現時澳門市場對音樂中心的需求及不足之處,認為有機遇。因此決定辭掉工作合辦音樂中心,趁年輕放膽嘗試。

30師資學生年齡廣

放眼市場,同類型音樂中心林立,要突圍而出必然要有自身優勢。該店的特別之處在於客人年齡層廣,無論是幾歲小孩,甚至年屆七十歲長者都無任歡迎。實行教材自編,一對一教學。課程編排為四堂,每堂四十五分鐘,收費約六百至七百元,亦設有免費試堂服務,增加客人的興趣。其中“流行鋼琴”最受歡迎,即使是零基礎的學生都毫無難度。師資方面,現時該中心有超過三十名導師輪流上堂,多數是經朋友介紹,亦包括澳門著名樂隊成員在內,希望以融洽的教學氣氛吸引有能力的人才加入。

兩人以前任職金融行業,嘗試引入大企業管理方式在開店上,如經營過程中分工合作,一人負責宣傳,一人負責營運,各自發揮優勢。課程編排更加看重制度,擺脫傳統的制約,有系統地做好課程管理,將上課時間分配得更好,將工作漏洞處理得更好,事件變得自動化,省卻了很多步驟。

資金不足申請青創

要令中心提高知名度,對外宣傳相當重要。除了靠學生口耳相傳,該中心運用了另類宣傳手法,如以臉書、微信等平台作為宣傳舞台,不定期將中心導師的演奏及個人表演上傳至網站,瀏覽次數及“按讚”數量超乎所想,短短數月有此成績相當理想。

談到經營困難,有幸遇到的都能即時解決,如課程安排盡量協調到位。現時主要是現金流不足,打算申請政府的青創援助計劃,逐步解決問題。至於中心未來的發展方向,由於學生數量比預期多,現正籌備在黑沙環區開設分店。該區是民生區,相信能滿足客人需要,預計半年後開業,亦有興趣開設舞蹈中心。此外,亦希望與不同機構合作,支持澳門音樂業更好發展。

經營三問:

1.在澳經營音樂中心需要注意甚麼?

2.現金流不足如何解決?

3.怎樣幫助本澳音樂界更好發展?

培養全職打造星級團隊

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,自從政府推出了持續進修計劃之後,多了很多職業培訓課程和證照考取,很多以興趣為先的持續進修課程也大行其道,今期個案以音樂相關課程作招徠。

經營方面,澳門學音樂課程非常多,要突出十分不容易,但個案中心則以比較新穎的音樂教學模式吸引客人,強調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技巧,除了繼續以這個宣傳模式,多參加公開活動也能夠為中心增加知名度,例如社團活動等;另外,若果能夠多取些專業認證,可加強實力和知名度與其他同業競爭。師資方面,盡量培養自己的全職導師,建立星級團隊也是宣傳手段一種。

現金流方面,資料提到有不足問題,除了應該利用好青創援助計劃,還有中小企業援助計劃,銀行貸款也是經營一盤生意必須的資金合作夥伴,未來可以考慮每間分店引入不同股東分擔成本風險。

有效安排出租教室練習

中銀中小企服務中心表示,個案經營模式主要是提供音樂授課平台,連接澳門音樂導師與有意學習音樂人士。中心提供多種樂器課程,以教材自編、輕鬆學習作招徠,並考慮開設分店,成績不俗。

學習音樂源於興趣,故店主除在網絡社交平台宣傳,企業亦可利用政府資助設立專業網站,如得學員同意亦可將學員音樂成果上載網站,令更多潛在客戶了解課程成果,達增加興趣之效。另一方面,考慮與其他機構合作,如與幼兒教學機構合辦親子音樂教學工作坊、支持大專院校歌唱比賽或與社團合作、開設興趣班等。多管齊下,提高企業知名度,同時吸引更多潛在客戶對中心的認識,誘發學習興趣,增加客戶來源。另應爭取申請成為澳門政府“持續進修計劃”的資助機構,減輕學員成本負擔,增加課程的吸引力,增加企業的收入。

礙於澳門居住環境狹小及音量問題等,家中擺放樂器相對困難,店主可考慮更有效安排教學課程時間,騰出教室以租務形式為學員提供練習場所,資源有效利用,增加收入來源。

初創時期於銀行融資相對困難,可先向政府申請《青年創業援助計劃》。另建議企業在開立銀行帳戶後,多利用銀行的電子服務(如:網上銀行、信用卡收單等)處理公司收付賬,減少日常的現金處理,使企業現金流盡可能反映在銀行的帳目上,方便企業隨時查閱和整埋,更主要為日後辦理融資時提供積極作用。此外,亦可通過加盟中銀優惠商戶,利用銀行龐大的客戶群加強商戶的宣傳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