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設計師宜統一風格

已刊登於2016年3月7日澳門日報A10經濟版

【五十萬打造牛仔服飾品牌】

牛仔布是長青服飾衣料,一些外國牛仔品牌賣到成行成巿,風行全球,可見大眾對牛仔布料有着獨特的喜愛。“Denim Works”是澳門較新的原創牛仔品牌,總經理楊雷亞投資五十萬元,與好朋友鄭子萍拍住上,憑借上一代經營牛仔服飾廠房的優勢,打造自家品牌。未來希望與更多本地設計師合作,將品牌做起。

家人做廠輕裝上陣

楊雷亞一○年從外國完成學業回澳,一直協助母親打理位於澳門工廈的牛仔製衣廠,負責與客人接洽及溝通,產品以出口為主。她表示,由於經常接觸到牛仔布料的洗水、褲形、刺繡及印花等,有了更深認識,一四年底開始構思,希望憑着自身經驗在澳創立牛仔品牌。直至半年前,該品牌正式面世,現時基本由兩人負責,另一位是好友鄭子萍,兼任品牌巿場部經理。

品牌創建後,必須投入一定資金在硬件設施上,由於背後有母親的牛仔製衣廠支撐,資金及經營基本無遇太大困難。有廠房支持,除了可不斷嘗試製作新款衣物,廠房機械、製衣工人費用都可暫時省卻。屬於品牌的小小辦公室就設在製衣廠房的一角,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,辦公室內除了陳列出各款牛仔衣飾,亦有試衣間提供客人使用。營運至今只有三個月,但兩人對前景非常樂觀。

雖則牛仔布料長青,但近十年又不斷起變化,除了為人熟悉的牛仔褲,織布時加入不同纖維亦可做出不一樣的手感,如做出運動及休閒系列。該品牌宗旨是穿着舒適、價錢合理,牛仔布料亦特別經過精心挑選,更可因應客人的要求縫製。可為客人量身訂造牛仔衣服,牛仔布的洗水圖案都可按要求而做。現時牛仔褲每條售價四百至五百元,上衣每件約二百元,客戶群以二十至三十歲人士為主,大多對生活有要求,而青少年巿場暫未開發。

匯聚近三十款風格

該品牌的另一特色是與本澳及海外的時裝設計師合作,合共設計了二十至三十款不同風格的牛仔衣服,例如恤衫、衛衣及冬季大衣等,亦會加入自己的構想作最後修正。希望透過互惠互補,為本澳設計師提供展現創意的平台。她坦言,本澳出品的服裝設計和技術,其實不比外國牌子差,希望行業有生存空間,讓廠房及本地設計師發揮所長。

對於原創品牌,店舖設在工廈,難免會遇到人流缺乏等問題。但為了減省租金、省人力,唯有透過網上平台及競投年宵攤檔,藉此增加人氣及知名度。雖然現階段仍然以零售為主,但正着手創建網站吸引外國及內地買家,希望將品牌越做越大,可以批發出口。未來亦會利用牛仔布料研製更多產品,例如手袋、小禮服等。她歡迎博企、學校及時裝設計師洽談合作,期望做到雙贏。

青企診斷:不同設計師宜統一風格

    青年企業家協會表示,在澳門要創立品牌,受制市場細,以及配套、硬件、租金昂貴、人資不足等不同因素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但現在可以通過網絡,把品牌較容易地銷售和宣傳到全世界。今期個案的品牌優勢是不用擔心原材料和生產,因為已經有了工廠支援,重點處理的是設計和經營品牌。

設計方面,資料提到與本地和海外不同設計師合作,再加以修正後生產,這個模式在品牌開始初期和產量少時,無疑是一個與新設計師共同成長的好方法,但長遠則要解決好與設計師的利益分配和版權問題,尤其要把設計師的設計修正後才生產的問題。另外,初期要和多個設計師合作,也應該要有一個比較統一的風格,以便消費者容易把品牌記住。

名字方面,外國有不少同名品牌,所以往後要注意在設計上或宣傳上加以區分。經營方面,除了現有的社交網絡,應該嘗試和不同且有知名度的網絡零售商合作,在他們的零售網頁上架,盡量增加曝光率。因為個案企業的銷售網絡太窄,要消費者專程到工廈購買,等到有跳蚤市場或年宵時才銷售也比較被動;除了網絡,也可以和一些本地的衣服零售店舖洽談寄賣,以增加銷售渠道和網絡。